多措并举开展禁食野生蘑菇宣传,通过“乐平之窗”对全市人民作出灾后食品安全消费预警提示;提升“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二品一标”产业基地;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实施“明厨亮灶”256家……今年以来,乐平市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强化领导,压实责任,深化整治,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该市食品安全工作稳步发展、总体向好。
高位推动 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以来,乐平市始终将食品安全作为大于天的工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乐平市委常委会会议、乐平市政府常务会、乐平市食安委全会学习上级食品安全重要会议、文件精神,研究部署该市食品安全工作。该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市相关领导多次深入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学校食堂、餐饮酒店、生产企业现场调研指导食品安全工作。
同时,下发了《关于调整乐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的通知》,及时调整了乐平市食安委委员,形成了权责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更好地发挥食安委及其办公室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的作用。
强化监管 全面夯实食品安全底线
今年以来,乐平市食安委会成员单位按照上级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加大监管与整治力度,持续开展各项整治行动,稳步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总体水平。推进食品小作坊治理行动,检查生产企业47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97家。组织开展保健食品行业整治行动,全面启动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256家次,下发整改意见56条。扎实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护校行动”,检查中小学校食堂43家次,幼托机构食堂213家次,学校周边餐饮单位105家次。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查办食品安全违法案件15起。推进了“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夏季行动等,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起。加强疫情期间冷链食品监管,检测从业人员4490人次、食品4个样品、食品外包装4次和环境6次,全部为阴性。
严格抽检,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加强了生产、流通、餐饮全链条食品抽检,共对粮食加工品进行抽检32批次,检测结果均合格;食用农产品330批次,其中8批次不合格,食品农产品快检62批次,全部合格。专项抽检41批次,全部合格,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对蔬菜、干货、鱼类、禽类、米面油、腌制品等产品抽样快检720批次,对19批疑似阳性产品类别已制定抽检计划。
创新举措 开创食品安全共治新局面
加强品牌建设,从源头入手,着力提升“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把基地板块建设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起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二品一标”产业基地,构建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确保农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目前乐平市有绿色食品6个、有机产品2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家,辣椒、芹菜、南瓜等7个蔬菜产品获富硒认证,名口茅蔗糖今年续报了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绿色食品2家6个产品,日前正在申报之中。
推动食品安全领域的规范化建设、以明厨亮灶工程督促餐饮企业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推进学校食堂“明厨亮灶”,目前已实施“明厨亮灶”256 家,达100%,其中乐平一中、乐平三中两个网点完成“明厨亮灶+互联网”建设。
大力宣传,全面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重点加大对冷链食品疫情防控、防控野生蘑菇中毒、保健食品及灾后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全市悬挂宣传条幅50余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800余张,宣传标语2500份,警示牌40余块。
下一步,乐平市将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强化能力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做到有患必除、除患必尽,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来源:景德镇日报 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