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派遣”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来源:景德镇日报 编辑:黄益华 发布: 2022-04-08 15:45
如何在现有编制总量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需求?景德镇市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出台了《景德镇市本级事业编制派遣制度暂行管理办法》,在创新事业编制派遣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活化”资源、“主动”服务和“精准”发力上下功夫。

“去年8月,景德镇市委编办派遣了6名事业编制给我们,其中新媒体编辑岗4名和网络、服务器技术专业岗各1名,解了我们人才短缺的燃眉之急。”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人力资源部主任杨新光乐呵呵地说。

受编制限制,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在编在岗人员年龄出现老化,“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融媒体人才匮乏,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杨新光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再次向市委编办申报派遣10名事业编制,充实到迁址重建的806台,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这是景德镇市创新事业编制派遣制度、管住管好用活编制资源的一个小小缩影。

在严控编制总量的情况下,有的事业单位面临“无编可用”,有的事业单位存在“编制闲置”,长期以来,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

如何在现有编制总量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需要和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需求?景德镇市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出台了《景德镇市本级事业编制派遣制度暂行管理办法》,在创新事业编制派遣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在“活化”资源、“主动”服务和“精准”发力上下功夫。

“我们坚持机构编制‘瘦身’与‘健身’相结合,通过采取收、控结合等方法,将各单位长期闲置的2400多个空编统一收回、集中使用,建立起全市事业编制‘蓄水池’。”市委编办副主任余新年介绍说,景德镇市坚持“一盘棋”“动态周转”理念,分析、把脉各级各部门职能、机构编制和人员变化趋势,打破区域间、部门间壁垒,赋予空编新能量,促进空编全流通,把有限的编制资源派遣到最需要的单位去,激活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池春水”。

记者采访获悉,事业编制派遣制度实行年度申报,按照“优化结构、保障重点”的原则,将编制派遣重点集中在“双一号工程”、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服务民生等领域,把编制这块“好钢”用在事业发展的“刀刃”上,实现编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有效破解了编制资源“严管”与“供需”的矛盾。

“事业编制派遣制度为我们选拔任用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干部打开了新通道,有利于推动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景德镇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人事科负责人张美枝告诉记者,今年市委编办向该中心派遣了3名事业编制。

“去年,自景德镇市人员编制派遣中心成立以来,先后向市广播电视台、市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中心、市十二中等10多家单位派遣了事业编制106名,初见成效。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发挥编制资源杠杆作用,更好地提升事业编制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效能。”景德镇市人员编制派遣中心主任何群表示,事业单位编制派遣的创新举措,不仅缓解了部门用人压力,还以时间换空间,加快了有关单位人员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进一步推动了景德镇市事业单位科学转型。(来源:景德镇日报 黄胜 程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