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我在展馆里看到了很多青花瓷和一些打碎的瓷片。那些瓷器都是由专业人员修复而成的,我以后也会向他们学习,学好专业知识,努力修复文物。”日前,一位来自辽宁省的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学院的新生参观了御窑博物馆后,向记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像这样的活动,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为活化利用文物遗产,推动文博教育创新发展而推出的系列举措之一。
近年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号召,发挥该院优势,为全国高校文博及艺术类专业学生及陶瓷爱好者提供文物上手、专家教学、考古工地现场教学及考察调研等研学实习机会,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培养。
7月15日至8月27日,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开展合作。该校7位在读博士及本科优秀学生代表在景德镇市进行了实习研学。他们在御窑文博专家、考古专家、文化学者的指导下开展古陶瓷鉴赏、学习陶瓷历史和仿古陶瓷生产及古陶瓷修复。这一做法不仅活化利用了文物遗产资源,也为传播御窑陶瓷文化培养了相关人才。
7月21日上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代制瓷工艺实践”联合研学班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研学基地报告厅开班。活动将文博文物资源与高校人才资源融合,为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学员在活动中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感受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消除了陶瓷鉴定的“盲点”和“死角”。
此外,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还与北京大学开展阶段性科研合作,探讨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古陶瓷拼对的可行性方案以及如何做好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古陶瓷标本数据库等。这一校地合作模式和成果是该校多院系、多学科研究生联合实践的典范,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还与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在该院建立研学基地。该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如何充分发挥我院在陶瓷方面的核心资源优势,同时将这种优势助力国家试验区建设,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市文广新旅局党组成员、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书记汪同茂告诉记者。
据汪同茂介绍,该院通过为全国高校文博和艺术类专业学生及陶瓷爱好者提供研学实习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景德镇陶瓷的过去和未来,同时借助他们的力量不断扩大景德镇陶瓷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助力国家试验区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除了开展研学活动外,该院还推出了相关文创产品,开展展示提升,组织御窑乐队、御窑摄友开展活动,同时还将策划瓷画御窑、瓷书御窑、国画御窑、龙的传人、百鸟朝凤等展览,让御窑文物“活”起来。(来源:景德镇日报 甘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