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方向 紧盯目标 努力开创昌南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景德镇日报 编辑:黄益华 发布: 2021-10-27 16:28
昌南新区将认真抓好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五新’战略行动为引领,把六个‘坚定不移’贯穿新区发展的始终,全力落实好党代会对昌南新区提出的突出‘瓷业高地、产业新城’定位,主攻先进陶瓷,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城融合,做强实体经济,努力在工业强市战略中当先锋,在振兴陶瓷产业中挑大梁的新要求。

“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主线,科学地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作出了全力实施‘五新’战略行动、聚焦六个‘坚定不移’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日,景德镇市委一级巡视员、副市长、昌南新区党工委书记徐耀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昌南新区将认真抓好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五新’战略行动为引领,把六个‘坚定不移’贯穿新区发展的始终,全力落实好党代会对昌南新区提出的突出‘瓷业高地、产业新城’定位,主攻先进陶瓷,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产城融合,做强实体经济,努力在工业强市战略中当先锋,在振兴陶瓷产业中挑大梁的新要求。”

谈及下一步工作,徐耀纯表示将着重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新区高质量发展。根据新区发展定位,积极推进专业规划“多规合一”,高水平编制好新区的国土空间规划,真正做到国土空间规划能用、管用、好用,为把昌南新区建设成为提升区位优势的“新枢纽”、宜商宜业宜居的“新中心”、引领开发开放的“新窗口”、产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

第二,坚持产业支撑新区高质量发展。首先,在陶瓷实体经济发展上要有新突破。昌南新区将把陶瓷产业分为“四大片区”,加快构建陶瓷产业体系,推进陶瓷实体经济发展。一是文化陶瓷片区。以名坊园、景德镇记忆、古作坊群等项目为重点,加大以雕塑、手绘等手工制瓷为主的传统陶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为陶瓷文化传承担当起历史责任。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文化艺术陶瓷产值过100亿元。二是日用工业陶瓷片区。以智造工坊、红叶股份公司为龙头,以现有规上日用工业陶瓷企业为依托,加快陶瓷企业孵化器和陶瓷转型升级加速器的招商引资,着重推进陶瓷实体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日用工业陶瓷产值过200亿元。三是高科技先进陶瓷片区。要以特种工业陶瓷研究院为依托,每年承接研究院的一批高科技先进陶瓷研究成果落户。以透光陶瓷、防弹陶瓷、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日陶瓷合作产业园等项目为引领,加快高科技先进陶瓷园区的调区扩园,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高科技先进陶瓷产值过300亿元。四是国际交流陶瓷片区。以中国美协、中国文联、八大美院创作基地等项目为依托,加快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建设,借助千年瓷都国际影响,搭建国际陶瓷文化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推动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其次,在装备制造上要有新亮点。要积极发挥北汽昌河产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装备制造产业, 充分利用好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利契机,加速推进杭萧钢构项目建设,特别注重产业规模、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三是在新兴产业上要有新文章。要认真研究“十四五”期间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政策,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努力在新的政策引导下着重引进适应景德镇发展的新兴产业。着力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做好新文章。

四是在服务企业发展上要有新作为。要不断创新服务企业新模式,通过搭建“十大平台”、复兴“十大瓷厂”、培育“十大品牌”、推行“十大奖励”,着重解决靠陶瓷企业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一些瓶颈问题,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坚持“产城融合”繁荣新区高质量发展。在抓好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以宝龙城市综合体、昌南总部经济大楼为龙头的城市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城市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业态丰富、百花齐放、蓬勃繁荣的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四,坚持改善民生稳定新区高质量发展。服务民众、改善民生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昌南新区将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狠抓脱贫成果巩固,狠抓民生项目建设,狠抓生态环境保护,狠抓基层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徐耀纯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吃透会议精神,理清发展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依法依规谋事,用心用情做事,干干净净成事,努力实现昌南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来源:景德镇日报 邹勇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