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各种釉彩大瓶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大瓶,传世品仅此一件。近来,各种媒体对这件大瓶的宣传介绍颇成为一个热点,但这件大瓶的名称却有多种说法,有人称之为“各种釉彩大瓶”,有人称之为“瓷王”或“瓷母”。名正而言顺,我们认为有进行辨正的必要。
“各种釉彩大瓶”,这个名称最权威的出处是吕成龙先生主编的《故宫收藏·你应该知道的200件古代瓷器》一书(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该书介绍这件大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该书是介绍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收藏的专著,吕成龙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器物部主任,吕成龙主编及编写组专家称这件大瓶为“各种釉彩大瓶”,这应该是这件大瓶的正名、学名。
景德镇古窑印象综合体“瓷王”陈列
首都博物馆资深专家、原馆长马希桂先生在他的《古瓷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8月第1版)一书中介绍这件“各种釉彩大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各色釉彩大瓶,即是当时典型器物之一。它集制瓷工艺之大成,有‘瓷王’或‘瓷母’之称。”
“瓷王”或“瓷母”是民间赞美性的称谓,那么使用哪一种来赞美这件大瓶更准确呢?
据《现代汉语词典》,“王”的本义是“君主,最高统治者”,相关的引申比喻义有:“同类中居首位的或特别大的”,“最强的”。“母”的本义是“母亲”,相关引申比喻义有:“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
根据以上词语意义规范,使用“瓷王”称这件大瓶,是赞美这件大瓶系“瓷中之王”、“瓷中王牌”;而使用“瓷母”一词则显得不那么贴切,这是因为颠倒了先后关系,应该是先有各种釉彩,才有这件大瓶,这件大瓶是各种釉彩的“集大成”,是“最强的”,而不是这件大瓶“派生”了各种釉彩。
真正的“瓷母”应该是景德镇神奇的制瓷窑炉。(来源:中国文物报 周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