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梁:改善百姓居住环境 托起群众“安居梦”

来源:景德镇日报 编辑:黄益华 发布: 2021-08-30 16:57
安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浮梁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10件实事”之一,整合涉农资金,抓好重点,突出亮点,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让广大贫困群众受益。

“青瓦白墙的房子、宽敞明亮的房间、洁白无瑕的墙壁、平整干净的水泥路面……以前住的房子一到雨季,屋内到处漏水,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2018年,政府一次性补助28500元,帮我盖了新房子。如今,住在既安全又明亮的新房子里,从心里非常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日前,浮梁县峙滩镇流口村红星组村民张国保高兴地对笔者说。

安居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近年来,浮梁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10件实事”之一,整合涉农资金,抓好重点,突出亮点,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让广大贫困群众受益。作为主要承担该县“危房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县住建部门,准确把握农村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统筹谋划,精心组织,健全推进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严格质量安全,确保改善百姓居住环境,让更多困难群众住上“暖心房”“放心房”。

据了解,在农村危房改造中,该县按照危改方案明确的政策范围、补助对象、改造要求,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坚持做到对象精准认定、任务实施安排、工程实施整体推进,加强建筑风貌管理,做好资金运行监管,强化政策信息公开和总结宣传工作,落实农户档案信息管理。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严格质量和面积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做到项目优质、高效推进,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保障了贫困户最基本住房问题。2016年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该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数为1555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房屋改造1020户),县级自筹资金农村危房改造383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房屋改造375户),省、县级资金农村危房改造1938户(其中建档立卡户房屋改造1395户),共计拨付农村危房改造资金3511.05万元。

经动员部署、逐层申报、房屋等级鉴定、部门联审、监管督查、技术指导、房屋验收等程序,和县危房改造领导小组验收、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交叉检查组验收后,改造过后的房屋安全等级全部达到A、B级。危改与扶贫结合,使贫困户住房有保障、创业有扶持、脱贫有信心、生活有希望。

在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同时,该县还同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自2019年开始,县委、县政府科学规划了三年改造计划。围绕体现小区面貌改观、房屋功能改善、基础设施改造及居住环境改优四个方面要求,先后投入国家专项资金9000余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县城区域内58个小区的改造,改造面积18.9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600户。实现了小区道路“白改黑”、路灯“暗改亮”、雨污“阻改通”、绿化“乱改美”、弱电“上改下”、立面“旧改新”的“六改”目标。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该县按照“一小区一策”的办法,在结合小区实际的基础上,反复勘察现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论证方案,科学规划设计,制定改造方案并组织实施,有重点地解决环卫设施差、雨污水堵塞、停车难、小区治安无保障等问题,彻底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同时,本着“应改则改”的原则,小区改造内容依据省市老旧小区技术导则,包括小区面貌、房屋功能、基础设施及居住环境改造提升等方面为重点的30余项内容,从地下到地上、从楼内到楼外全方位实施改造,让“六改”改出新面貌。

如今,该县的老旧小区,一改过去脏乱差的现象,全部纳入社区管理体系中,实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四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做好老旧小区后期长效管理工作,让居民对新的管理模式有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居民对社区建设、老旧小区长效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老旧小区焕发出勃勃生机。(来源:景德镇日报 黄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