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文物活力 赋彩美好生活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见闻

来源:景德镇日报 编辑:黄益华 发布: 2021-06-15 16:34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记者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看到,一位市民正在向女儿讲述展厅里一口大龙缸的故事。

“这口龙缸是景德镇专门烧造给皇帝用的,下面是烧制不合格的龙缸碎片……”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上午,记者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内看到,一位市民正在向女儿讲述展厅里一口大龙缸的故事。

6月12日,由景德镇市文广新旅局主办,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市陶文旅集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承办的主题为“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御窑厂举行。活动包括非遗展演与体验,发放宣传资料,文创与非遗产品售卖,“我心中的御窑”——青年陶艺家御窑写生活动,“听御窑讲景德镇故事”暨老居民来旧居、话旧事系列活动,“听御窑讲景德镇故事”之专家导览授课六部分。

当天上午,“我心中的御窑”——青年陶艺家御窑写生活动开幕式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新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21位青年陶艺家分别参观了御窑博物馆和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随后寻找着理想的角度,分散在御窑厂各处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青年陶瓷艺术家占翼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知道景德镇有着悠久的制瓷史,每次来到御窑厂、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时都会有一种震撼,虽然窑工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如今差别很大,但他们不断尝试,不断创新,用最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众多的经典之作。自己将从御窑古建筑风采和御窑博物馆内部陶瓷的细节纹理两方面进行构思,在创作时将当代陶瓷审美观念、形式感与以前的工艺图纹样式结合。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此次组织青年陶艺家走进御窑厂开展写生活动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首次开展的一项活动,该院将对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收购,为御窑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欢迎我们的老居民来旧居、话旧事……”

“又看到自己的老房子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要在这里照个相纪念一下……”

当天上午,经过整修后的陶阳里历史街区毕家上弄、毕家下弄等里弄热闹非凡。很多曾经住在此地的居民齐聚奉新会馆,参加了“老居民来旧居、话旧事、捐旧物”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6月12日至14日,有关单位每天上午都会邀请40位老里弄居民,在位于毕家弄的奉新会馆重温过去的岁月;在丰城会馆、湖北会馆、文艺工厂进行多场演出,以抚今追昔的角度还原生活,留住城市记忆;陶阳里御窑文化街区还会设置场景还原、童年小游戏、打卡点等,以此唤醒人们的记忆,市民完成打卡任务或参与小游戏可获得丰厚的奖品。

此外,主办方还从6月开始发起旧物捐赠活动。市民如果想让自己的老物件重归陶阳里,可以将其捐赠至毕家下弄9号,让这些物品永远留存在这座老城,成为别人眼中的历史遗迹。

“御窑厂是为皇家生产瓷器的,那些有缺陷的瓷器就打碎埋在御窑厂的犄角旮旯里。每次御窑厂考古发掘都能出土数十吨的瓷片。这些瓷片全部修复要花几代人的精力……”6月12日下午2点半,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副研究员白光华在御窑厂南门前的古井旁,向现场的观众介绍起了御窑厂的历史。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大家的热情依然很高。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观者中不但有很多中老年市民,还有很多年轻人和戴着红领巾的孩子。他们听得非常专注。

在白光华的带领下,大家还参观了明清窑炉作坊遗址、缮瓷坊、东司岭、程家上巷、毕家上弄、毕家下弄、彭家下弄、彭家上弄、杨华弄、徐家窑、景德镇御窑博物馆等场所,详细了解景德镇的瓷业习俗和民风民俗。每到一处,白光华都用浅显易懂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这些地方的特色,让观众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作为一个景德镇人,以前对景德镇文化有所了解。但这次白老师带我们参观御窑厂遗址后,我还是感觉特别震撼。通过白老师的讲解,我对景德镇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体会。我特别感谢他的讲解,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带外地朋友到这里来转转,自己也会经常过来看看。”在结束了两个多小时的参观后,市民杨林辉告诉记者。(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