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手工制瓷非遗技艺,它的诞生与发展,无疑都离不开“人民”。6月12日,端午小长假首日,在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一场全民共享的非遗“活态”展演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今年的6月12日,是我国的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突出非遗保护的“人民性”,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古窑今年的活动,更显意义非凡。“景德镇手工制瓷、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是人民创造的,是人民的非遗,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瓷器的产生改变了世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所服务,所以说它是人民共享的非遗。”明代葫芦窑前,国家文博研究员、景德镇古窑文化研究院院长周荣林手举火把,动情的向在场游客讲述景德镇制瓷历史。
伴随着动情的讲述,传承千年的陶瓷圣火被从太平窑中接续取出,一位位幸运嘉宾手持火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的引领下,缓缓走向明代葫芦窑。初夏的热浪并未浇灭现场观众的热情,在一阵阵欢呼声中,明代葫芦窑再一次绽放出迷人的火光。
当然,精彩不仅于此。端午小长假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巧遇,在古窑这座“活态”博物馆里,千年前的制瓷技艺如跨越历史而开,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每个游客面前。古朴的窑房、专注的匠人、火红的窑火、精美的瓷器........承载着厚重陶瓷历史文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将文旅融合的体验赋予了更生动的诠释。
当日11时08分,在无数关注的目光中,明清御窑风火窑前传出了一阵阵兴奋的开窑号子声,老艺人们手捧匣钵,将一件件经过1380℃高温煅烧的精美瓷器一一搬出,迷人的釉色在闪光灯的照耀下更显透亮。
在无数手拿相机的游客中,来自辽宁的王鹏显得尤为兴奋,用他的话说,古窑和他以前去过的很多景区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历史的沉淀感更加浓重,跟那些人造的,还有那些现代的建筑就完全不同,非常非常有历史感,拍出来的照片都特别有韵味。“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古窑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共享“,古代经典瓷窑复烧点火和开窑亮宝活动已经发展为该景区的一项常态化旅游活动。”不断的活态展演,既是对非遗技艺的保护,更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既体现在非遗技艺展示上,更是将无数陶瓷精品由游客之手带向世界。“该景区负责人介绍到。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端午期间景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古窑景区更是做了充足准备工作,除了落实各项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该景区更是邀请景德镇市红十字会瓷都救援队进驻景区确保游客出行安全。(黄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