睦乐村是乐平市临港镇的一个小乡村,2016年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全村辖2个自然村,336户1449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45人,红卡户4户8人。近年来,该村“两委”通过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农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一村一品”等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村集体经济,改善村容村貌,让家家户户搬进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夏长清曾是睦乐村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年老多病,妻子得了慢性病,儿子也精神残疾,一家人因残、因病、缺劳动力,无主要收入来源,生活一度捉襟见肘。得知他家的情况后,景德镇市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通过健康扶持、“产业+金融”扶持、就(创)业扶持、危房改造扶持等举措,帮助他家实现脱贫。2018年,夏长清家在各级帮扶和自身的辛勤努力下,稳定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顺利实现脱贫。
回忆过去,夏长清感慨万千:过去全家人生病的生病、残疾的残疾,一家三口挤在一间老旧房子里,守着几亩薄地,虽然有脱贫的想法,却没有脱贫的路子。开展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后,他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进夏长清家中,只见不大的屋子里干净整洁,家具家电一应俱全。“感谢党和国家的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夏长清笑道,眉眼间是掩盖不住的喜悦。
2017年,睦乐村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138万余元,建设了硬化道路、排水沟、太阳能路灯、洗衣塘、自来水改造、改厕等9个项目,并聘请当地村民为保洁员,对村道及公共区域进行保洁,垃圾统一清运到垃圾收集点,然后由镇或村安排转运,原先“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景象一去不复返。此外,村里还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农村保洁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和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环境小区式管理,昔日管理混乱、矛盾多发的村庄实现了大变样。
“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满脚全是泥;家里也没有通自来水,都是用桶去池塘和小河里挑水吃,现在大家的出行和生活可是方便卫生多了。”村民们纷纷说道。
做好产业兴旺文章
产业发展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为了切实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让村民尽快过上富裕的生活,睦乐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养鸡、优质稻、光伏发电、油茶种植等产业,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有挣钱的机会,带动了劳动力转移就业。
走进上睦乐村叶家坞莲花山的100亩油茶扶贫产业基地,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村里的主路一直通到山脚下,山上,一棵棵高约20厘米的油茶树苗正在阳光下迎风而动。
“油茶四到五年挂果,在获得成果后,收益将用于睦乐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事业,并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务工,使贫困户和其他村民每年都能够见到经济效益。”基地负责人介绍道,“预计后期油茶基地可以为村集体每年创造10多万元的收入,每年每位贫困户将增收一两千元。”
在睦乐村优质水稻试验田里,引进的优质常规水稻正茁壮成长。天然山泉水灌溉、农家有机肥施用,杀虫灯等无害防虫技术的推广,传统安全农耕方法的应用……让优质稻米实现无公害的同时,口感更好、营养更丰富,目前所有优质稻米都以12元/斤的价格被人认购,极大提高了该村贫困户的直接收益。
布局落子,睦乐村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徐徐展开,村庄高质量发展的未来美景跃然而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幸福家园正在逐步构建。(来源:景德镇日报 程丽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