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滋滋……”一块经过切割的石材放到打磨机上,固定好后打开机器,伴随着轨道的缓缓移动,不一会儿,一块大理石台阶面就加工好了……
这是记者近日在位于昌南新区的一处石材加工作坊里看到的一幕。在机器前打磨石材的这位中年人叫方秋明,是浮梁县鹅湖镇潘村的一位村民。他曾是一位贫困户,通过浮梁县人社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帮助,现在开起了石材作坊,加工各类大理石制品。
“非常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通过努力,我们全家已经脱贫了!”提起浮梁县人社局对自己提供的帮助,方秋明充满了感激。
今年43岁的方秋明,在他1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抚养兄弟两人长大。弟弟靠着打零工读完了大学。2014年,方秋明一家被评为贫困户。随后,他们一家享受了浮梁县人社部门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2018年方秋明回乡时,从浮梁县人社部门了解到国家对贫困户实行创业补贴的政策。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在浮梁县城开了一家干货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的帮助,逐渐摆脱了贫困。
2019年,方秋明妻子因病去世,他独自抚养起两个孩子。虽然遭遇了种种变故,但方秋明依然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于是,他在昌南新区附近租了房,重新开始创业。经过一番努力,2020年上半年,他办起了石材加工作坊,并在当年实现了脱贫。
“为了帮助方秋明,县人社部门在他开办干货店时,提供了5000元的创业补贴,在他开办石材作坊时,又提供了50000元的无息贷款。”浮梁县鹅湖镇人保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县人社局始终把坚持扶贫与扶志兼顾、“输血”与“造血”并举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手段,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重点,根据各乡镇贫困对象分布和产业发展情况,在结合贫困对象就业需求和技能状况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以浮梁县特色产业为主的培训模式,为贫困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技能水平,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或外出务工,实现帮扶贫困家庭劳动力从培训到就业的无缝对接。2016年至2020年,该县人社局通过组织开展名优茶制作、油茶、荷花、花生、莲藕种植、生猪养殖等各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588人次,发放培训补贴218.83万元,真正使有劳动能力且有培训愿望的贫困对象至少掌握一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提高。
该县人社局还充分发挥创业贷款在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大推动作用,把“扶持创业带动一批”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主要渠道之一,把贫困劳动力作为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扶持对象,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2016年至2020年,全县直接为5名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35万元,为4户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发放贷款180万元,为64名自主创业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2万元。(来源:景德镇日报 甘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