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村里污水横流、旱厕茅棚随处可见,真的是脏、乱、差。现在好了,广场、祠堂、沟渠都建起来了,还有景观桥和休闲步道,环境越来越好了,这日子也越过越舒坦!”谈起村里的变化,浮梁县兴田乡城门村民江成喜深有体会。
兴田乡城门村,又叫锦城,位于浮梁县东北部,是一个青山环抱、昌江环绕、景色优美的小山村。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村紧紧围绕“五个一”的整治目标,按照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部署要求,依托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名牌,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将城门村逐步建设成为山清水秀、底蕴深厚、古意盎然的“百里昌江第一村”。
加强规划引领 研究保护措施
“为保持和延续城门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我们高起点科学编制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根据村内‘三横三纵’的道路布局,结合古建筑群实际情况,积极联系设计单位、文物保护专家等开展实地考察,根据老屋情况进生行分类并制定保护规划,切实维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村主任吴金培介绍道。
据了解,城门村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270万元,对各自然村进行了美化亮化,安装路灯150盏,改造了古树林近5亩,新建绿化2000平方米,修建休闲步道长1500米,硬化入户道路4000米,休闲广场达到500平方米,结合昌江护岸建设新建城门村停车位11个及文化墙100米,投入资金80万以上。经过科学规划和设计,一个依山傍水、古色古香、乐活安然的新城门展现在人们眼前。
“两委”冲锋在前 理清整治思路
围绕科学规划的总体蓝图,城门村“两委”以“合理保护、科学修缮、优化利用”为原则,召开了村干部大会、村小组长会和党员大会,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具体任务是做好破旧房、旱厕、猪栏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的拆除等事务性工作。吴金培带头组织党员先锋队,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使全体村民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当中来,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带头拆除家中木板店面,给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城门村两委对全村农户住房进行全面摸底,严禁破坏古村历史遗迹和历史风貌行为,最大限度要求“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形制”,在“整治”过程中保护传统风貌,展现岁月痕迹,延展乡愁记忆。在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城门村共拆除旱厕120间,猪栏、木棚70余间,无人居住老房5栋。投入35万元,前后改厕210间,水冲厕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
注重持续发展 留住乡愁记忆
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古建筑群文化资源,城门村积极组织文化人撰写古村落文化丛书,将本村历史沿革、古建遗存、古树名木等乡村历史文化收集整理,给子孙后代留下古村落文明记忆;把古村落保护工作融入乡村日常工作之中,把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各项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张贴在村口要道、村委大楼等人员密集场所,扩大宣传,加强村民的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好文化实体,延展千年古村记忆;为了留住乡愁,城门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整体配套条件,2017年底建成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万多元收益。2018年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有机茶加工,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万元收益,新建茶园70亩,投产后预计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把乡愁留在城门。(来源:景德镇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