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浮梁县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地理和文化实际,把规范完善村规民约作为深化村民自治、创新社会治理、推动依法治县落地生根的重要载体,通过强化法律法规保障,将法治、德治、自治嵌入到村规民约中去,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弘扬了文明乡风,维护了公序良俗,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建设,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筑牢“村规民约”的牢固基石
浮梁县历史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村居分布较为散落,各村乡土情结和乡土意识较为浓厚。在全面推进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中,该县加强党的领导,依靠党强大的组织体系优势,实现对乡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覆盖和凝聚,使基层党支部成为乡村社会治理的主心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让党组织有吸引力、凝聚力。同时,该县因势利导,将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政策法律融入“村规民约”中,借助乡风民俗,转变村民的思想认识,内化法律政策,塑造新乡风民俗。
殡葬改革是一个向传统观念宣战的改革,涉及千家万户,为了有效推动这项工作,“村规民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全县大部分乡(镇)村,相继将整治婚丧事大操大办和绿色殡葬的相关内容,纳入了村规民约的范围,引导群众崇尚文明、节约办婚事丧事,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同,也使全县的殡葬改革工作推进顺利,婚丧大操大办之风得到了遏制。
提升“村规民约”的高附颜值
浮梁县地域较大,人口较为分散,每一天在基层发生的人和事非常多。该县村民通过自己制定的村规民约,自发地成为了村规民约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弘扬者,对村级社会秩序的维护和生活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同时,该县还充分发挥村致富能手、产业大户、退转军人、“退二线”党员干部等人在“村规民约”中的积极作用,使村民自治有活力、执行力也更加可行、更加高效。
该县江村乡中洲村自2017年便准备推广优质茶叶种植项目,但由于牵扯到部分群众的山地、林地使用权一直未能谈妥,使得该村茶叶种植一直小打小闹、不成气候、难上规模。而自从实施村规民约以来,村民集体归属感提高了,自主性增强了,通过部分种植茶叶的群众主动做工作,其他群众也被充分带动起来,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该村已经初步建成了上百亩茶叶种植基地,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增收。
凝聚“村规民约”的磅礴力量
在浮梁县农村平日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儿童留守。偌大的村庄谁来滋养乡风、润泽乡村?浮梁的做法是: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发挥乡贤作用,动员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用乡贤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凝聚人心、温暖故土。该县各地在制定村规民约时,充分吸收千百年来传统乡风礼俗,“劝民向善”,倡导讲究诚信、和睦家庭、孝敬父母、团结邻里、注重公平等价值观。村规民约的实施,也使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转变,呈现出群众间少了争吵、多了帮助,少了矛盾,多了和谐;党群间少了议论、多了沟通,少了抵触、多了参与,基层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如今,该县143个行政村基本上都已制定了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传承本村文化的村规民约,较好地发挥了在行为引导、矛盾调处等方面的作用,展现了浮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德治—自治”的协同愿景,成为了浮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特色,也凝聚了全社会磅礴力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来源:景德镇日报 黄湘国)